亞當斯密的資本競爭學說
隨著社會的進步,利潤會趨于下降。論述工商業問題的作家很早就看出了這種趨勢,但當時人們不了解支配利潤的法則,對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抱有錯誤看法。亞當•斯密認為,利潤是由所謂資本的競爭決定的,并斷言,當資本增加時,這種競爭也必定會加劇,因而利潤必然下降。亞當•斯密在這里所指的是哪一種競爭.不十分明確。他在“資本利潤”一章 中是這樣說的:“當許多富商的資本轉入同一行業時,他們之間的相互競爭自然會趨于降低資本的利潤;當同一社會中所有不同行業的資本都增加時,相同的競爭必然會在所有行業產生相同的結果。”這段話會使我們作出這樣的推論,在亞當•斯密看來,資本的競爭是通過降低物價而降低利潤的,因為增加對某一行業的資本投資通常會降低該行業的利潤。但如果這是亞當•斯密的意思,那他就忽視丁這樣一點,即如果只是一種商品跌價,那確實會降低該商品生產者的利潤,可一且所有商品都跌價,就不會有這種作用了,因為當所有物品都跌價時.實際上就什么也不跌價,而只是在名義上跌價,甚至每個生產者用貨幣計算的支出也會同其報酬一樣減少。除非當所有物品都跌價時,只有勞動這種商品不跌價,情況才不是這樣,但如果是這樣,工資實際上就上升了,降低資本利潤的就是工資的上升.而不是物價的下跌了。亞當•斯密來注意到的另一件事情是,他所假設的由于資本之間的競爭加劇而導致的價格普遍下跌,實際上是不可能發生的事情。物價并非僅僅取決于賣主之間的競爭,而且還取決于買主之間的競爭,也就是說不僅取決于供給,而且還取決于需求。影響貨幣價格的需求,是由公眾用來購買商品的全部貨幣購成的,只要這些貨幣與商品的比例不降低,價格就不會普遍下跌。因此,無論資本如何增加,無論資本的增加會使商品的產量提高多少,都會有充足的資本用來生產或輸入貨幣,貨幣的數量和商品的數量都會按相同的比例增長。因為如果情況不是這樣,如果象亞當•斯密的理論所設想的那樣,貨幣的購買力不斷增加,那么,那些生產或輸入貨幣的人就會獲得日益增多的利潤.就會把其他行業的勞動和資本吸引到生產或輸入貨幣的行業。假如價格真的普遍下跌,貨幣的價值真的上升,那只能是金礦逐漸被耗竭、生產費用增加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