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物聯網發展戰略的誤區和困境(二)
這些誤區和困境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我們對物聯網的認識仍然是混亂不清的。由于仍然處于發展初期,我們對物聯網的認識仍然存在著很多不統一的地方,概念炒作的成分較多。我們對物聯網的表述有好幾個概念,如傳感網、智慧地球等。尤其是,在很多的表述中,有人將物聯網與互聯網對立,認為它們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東西。例如,IBM的中國高層就認為,智慧地球=物聯網+互聯網。實際上,物聯網是一個比當前的互聯網更為復雜、包含的范圍更為廣泛的人與人、人與物、物與物的網絡綜合體,對網絡傳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們可以認為,物聯網應該是一個擴展版、升級版的互聯網。
其次,我們僅僅是從技術、產業角度去認識和理解物聯網。從相關部門的部署和各地方政府的動作來看,我們主要是從傳感、感應技術去對待物聯網,希望在一些硬件制造的標準化、生產成本等方面率先取得國際優勢。為此,通過成立產業制造聯盟、設立相關工業園區及其標準化工作組等形式入手,加強物聯網建設。其實,硬件制造只是物聯網發展的前端,而后端的數據傳輸、信息處理與業務系統管理等則是整個物聯網長鏈的高端、核心部分,而這些恰恰是我國的弱項和劣勢所在,是我們應該著力加以突破的地方。實際上,如果我們真正要轉變增長方式,就應該突破這種一味固守制造領域和成本低廉優勢的習慣。
第三,當前我國的軟件產業政策嚴重滯后,不利于物聯網的深入發展。其具體表現就是,我國的技術和產業層面缺乏對云計算對于物聯網發展的重要性的應有重視。云計算是個非常特殊的領域,既可以作為軟件信息服務產業而單獨發展,也是未來物聯網充分發展的重要環節。如果我們在云計算領域不取得控制權,那么未來的物聯網還要像從前的互聯網一樣,繼續受到他人的制約。
然而,這些年以來,我國軟件信息服務業一直在強調動漫產業基地建設,過于重視承接來自日本、美國的軟件外包業務,在軟件核心技術領域幾乎沒有多少作為。地方軟件產業發展的基本出發點就是增加本地的GDP及稅收,從而導致國內軟件企業和軟件產業在發展核心技術方面不思進取,甘為他人做嫁衣,整個社會對培育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系統軟件、數據庫管理軟件和重要的應用軟件等采取漠視態度。可以想見,如果仍然照目前這種布局發展下去,我國的物聯網注定難逃失敗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