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品牌全球化三大難題(二)
中國企業在品牌塑造的時候,其核心訴求點仍然集中于較為基礎的元素,突出產品優良的品質、可靠的質量或高水平的服務。而歐美發達市場由于長期的發展和充分的競爭已經超越了簡單的以品質或服務取勝的階段,可靠的品質保證早已經成為企業參與競爭的前提,對品質的追求不過是使得中國企業與國際競爭對手站在同樣的起跑線上,卻無法成為差異化的成功因素。服務也由于價值鏈的不斷細分早已經成為獨立的領域,不再簡單依附于產品的銷售。在歐美發達國家市場中服務普遍是有償的,像海爾在國內所采取的高品質無償服務的方式在國外市場將會面臨很高的成本壓力,尤其在中國產品缺乏足夠利潤空間支撐的情況下更加難以為繼,因此差異化的服務優勢也是難以簡單復制的。渠道等優勢更加無從談起。還有,像聯想、海爾這樣的國內高端品牌,盡管在國內市場取得成功的差異化優勢,在技術、創新等方面得到了國內消費者的認可,形成了自身品牌的價值,但如果進入國外市場,由于缺乏形成同樣價值的條件,使得這些價值根本無法復制或者移植到其它市場中去。
[難題三]
缺乏有效的戰略性品牌管理
早在40年前,哈佛教授Ted Levitt就在其著名文章《營銷的短視》中指出,營銷不能局限于傳播和溝通本身,公司必須基于市場。只有市場營銷能制造和增長需求。而這也正是中國企業目前所缺乏的。
從消費者感知品牌價值的過程來看,我們相信品牌塑造的工作開始于產品設計的環節并貫穿企業各項管理活動。品牌建設已經不再是孤立的市場營銷手段,而是多部門、多層次的任務。
David A.Aaker,著名的品牌管理大師、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市場營銷教授認為,當首席執行官不想聘用品牌官的時候,CEO就應當負起責任。品牌必須成為商業戰略的核心,Aaker認為:“CEO必須明白他的品牌是戰略資源;他必須不斷地開發品牌。”
對比中國的情況,雖然中國企業的領導人口頭上都很重視品牌,但羅蘭·貝格公司對15家中外電子及高科技企業的調查表明,外國企業對品牌資產的重視程度明顯高于國內企業。國內外由于在這些方面所存在的差距,中國企業在國際化方面勢必遭遇很大的困難。